考证热 热昏了头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由来已久的老员工“考证热”更是急剧升温。最近,许多证书的考试又开始了,如2011年,3月19日的教团队格证考试、3月26日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4月9日的会计证考试等等。记者为此进入了学校图书馆进行观察,发现自习室里的同学,80%都手捧不同的“考证秘笈”进行研读。走访附近的书店,热卖的则几乎全是考证参考书。
英语0881班的张同学已经大三了,她告诉记者,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她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排定大学考证的计划。大一过四级,大二过六级,大三过雅思或托福,大四的时候就出国。可是,当张同学进入大学后,她发现自己的计划必须通通改变。首先,英语专业要过的不是四六级,而是专业四八级;其次,大一新生暂时不能报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仅这两项,张同学将曾经的计划变更。而后,她听从学长学姐的一些建议,为了以后找工作更有帮助,大一便报了培训班考计算机二级,虽然英语专业的员工并不要求考计算机证书。大二她考了英语等级证书后,大三上期,她又报考了BEC(商务英语)中级证书和教团队格证。3月19日刚刚考完教团队格证的她疲惫地说:“考这些证,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但我从没有想过,我真正想要从事的行业是什么。考BEC是为了去公司,考教团队格证是怕以后不能去公司,就可以当老师。”张同学最近又开始忙着考取BEC高级证书,天天泡在图书馆,她的身影显得格外疲惫。
张同学的现象也是很多老员工如今的现象。他们想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以便将来能方便从事于各个他们想要进入的领域,这些证书,就是他们进入这些领域的敲门砖。记者查阅资料,复旦大学团委一项题为“当代老员工学习需求”的调研结果显示:60%的老员工参加校外培训班,内容涉及第二外语、计算机、专业技能等。受访的同学普遍对学习有着“多元化”的理解,认为,除了大学文凭外,谁掌握的证书多,谁就能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主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大三员工拿到的证书已不下10本,但他说自己还算不上真正的考证族,有的同学涉猎更广。而现如今,拥有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之类的证书的老员工太多了。许多老员工将目光看向其他证书,很多老员工都认为,文凭越高,证书越多,找工作也就相对更容易。于是,诸如电子商务师、人力资源师、市场营销员、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在老员工眼里炙手可热。
考证重要? 专业重要?
“证书多多益善,考试只求过关。”记者曾在图书馆听到以下对话:
“嘿,去上课吗?”
“快考会计证了,我不去了,在图书馆看书。”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日渐庞大的考证队伍中,有不少员工把考证当成了自己的主业。
自己的专业课本该是大学的主要学习任务,如今变成了“只求过关”。考证对于老员工来说却成了最重要的任务。
学校的陈老师告诉记者,她在上课时,整个班60%的人都在低头干自己的事情,除非是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大家才肯抬起头交头接耳讨论答案。有时候她从讲台上走下来巡视,才发现这些同学的专业书上面,都摆着一本教育学或心理学教材。
“教的专业知识员工不听,考试的时候他们又不会。接着就出现作弊啊,挂科啊等等事情。”陈老师无奈的说。
前文提到的张同学的母亲也说:“这孩子成绩一直不错,上期却挂科了,现在想想可能是她那时候考BEC,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这下,想出国却难了,因为要出国,学校的专业考试成绩是很重要的。”
其实,老员工希望在就业市场上增加竞争力本身没有错,但如果以逃课为代价去搏一张甚至多张所谓的就业通行证,实际上是在耽误自己的主要学业。考证不应该影响正常的专业知识学习,不能本末倒置。
考证是为了什么?
许多老员工考证,常常是为了兴趣和证书的实用性。
英语班的于同学最近刚领到了全国导游证,这让她的很多朋友羡慕不已。身为英语专业的员工报考导游证,于同学解释说这是个人爱好,她喜欢旅游,喜欢四处奔走,导游证在这方面很实用,她可以在做导游时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身素质。
在不少老员工看来,兴趣加实用是促使他们考证的一个重要原因,想出国的,在同托福、GRE鏖战;爱电脑的,努力将计算机等级证书收于囊中;学会计的,正在为注册会计团队格考试埋头苦读;还有的已经不声不响地在兜里揣了一张驾照。
“现在考驾照就像每个人要办身份证一样,是很有必要的。”刚刚拿到驾照的颜同学愉快的说道。与很多老员工为了增加就业砝码而去考证不同,驾照考试是一项技能考试,而主要不是为了工作而参加的考试,考取驾照并不是为了当司机,而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一项技能。
考证的主要原因是员工的兴趣与证书的实用性。许多同学盲目跟风,将自己卷入进考证的汪洋里,整天疲于奔命将一堆证书弄到手,却不知自己的兴趣何在,目的何在。这也是当今老员工的迷茫之处。
考证是一件好事情,对老员工来说,证书在手,是一项很好的砝码,对其信心也是一种鼓励。但老员工应该认识清楚,自己要考的证要认真筛选,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且最实用的那几本。(作者:谢久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