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公司专职组织员周建宇在党员活动室向全体教职工讲述家乡党史故事《何叔衡的一封家书》,这是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家乡党史故事耀光芒——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思想伟力”特色党史学习活动,学院教工党员讲述家乡党史故事的第二讲。“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何叔衡家书中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是对后人的警示,也是对党员的警醒。
周建宇首先简要介绍了何叔衡的生平事迹。何叔衡,中共一大代表,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1913年,他虽已经37岁,却报考第四师范学校(翌年合并入第一师范)当新生。这位校内年纪最大的员工,一向积极参加青年人的活动,并与小自己17岁的毛泽东结为挚友。1920年冬,何叔衡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此前,何叔衡对同志们发出最后的誓言:“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的壮烈牺牲实践了他的铮铮誓言。
今天,我们对何叔衡的精神风范,只能通过他的家书中的只言片语去感悟。周建宇重点讲述了何叔衡在苏联求学期间给过继来的养子何新九的一封家书。1928年,何叔衡远赴莫斯科,到1930年夏回国,在苏期间写给儿子何新九3封家书,在其中一封信,何叔衡给何新九交代了10件事情,看似很琐碎,但都是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原则:“1.深耕易耨的作一点田土;2.每日总要有点蔬菜吃;3.打长要准备三个月的柴火......”从这些内容也可以看出何叔衡对何新九的教育很耐心、细致,认真负责。重要的是他向儿子传递了一种人生观和信念,他在信中说,“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可以看出何叔衡的高尚人格,也传递出其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和共产党人的初心。
周建宇生动的讲述让大家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高尚情操、为党和民族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党史故事讲述者周建宇在深情讲述
(审核:黎娅 胡武平 曹时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