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雷锋
他没有想过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做一个亿万人效仿的榜样,他只是想要努力做到成为社会这个庞大机器上的一颗并不起眼却是不生锈的螺丝钉。他也是默默无闻有如螺丝钉所起的那点社会作用一样从一点一滴的好事做起的,他说他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他就是雷锋!
只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螺丝钉”了,“螺丝钉”被许多美好的诱惑和理想淹没了。谁还像雷锋那样甘做一颗镶嵌在最底层的螺丝钉,那一定是一个“土老帽”。过去年代小孩子带着扫把上学并往孤寡老人家里跑的情景,大多被如今的网吧、游乐场、肯德基和补课替代了,还有几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去做一颗螺丝钉?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那螺丝钉精神走红大江南北的时期,正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期。
我想毛泽东当年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是赞赏雷锋的“螺丝钉”式的人生定位;是赞赏他脚踏实地从人人能做的事情做起;是赞赏他面对世界的干净美好的心态和微笑。学雷锋,学什么?我想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应该更实在一些,更实际一些。金字塔的高低,是由塔基的大小来决定的。一个人,尤其是孩子,设若有了做好一颗螺丝钉的心理准备、再付诸一颗螺丝钉的实际工夫,那些高远的理想和目标,方有可能实现。
其实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并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高高在上的道德神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也许,一个案例就可以让人相信这个事实。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许多在押人员也为灾区人民落泪,纷纷主动捐款捐物,要求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他们有的把家里刚刚寄来购买物品的钱捐了出来,有的则拿出了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安徽某看守所一名在押人员身上没钱,他恳请所领导对他少加几次餐,代为捐出一部分钱物。也许,他们做这一切时,纯粹出于人性,丝毫未想起雷锋。可起码在那一刻,我们看到了他们心中的雷锋。
人人都可以成为雷锋,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即使他是一个曾经犯过错的人,即使他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是恶人的人。这是与生俱来的人性,这是人作为高级生物、人之为人所具备的特性。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雷锋不是一个离我们很远、让人遥不可及的他者,而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追求,我们自己的一个侧面。
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将心比心,我们用心聆听,都能感觉到这种雷锋的存在。 当我们看到朋友受难的时候,我们的心会揪起来,即便受难的是一个万里之外的跟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我们也会心生同情;当我们看到最美妈妈吴菊萍救人的故事,伟大的老人白方礼蹬车捐资助学的善举,阿里木大叔卖羊肉串儿帮助他人,我们都会热泪盈眶——这种感动,很多并不是被“他们”所感动,而是由于“我们”内心有着同样的道德追求、同样的爱心善意。感动,是源于精神上的共鸣,是我们心中共同隐藏的那个雷锋,被他们的行动“激活”了。
我们与雷锋的差距,与那些“感动中国”人物的距离在于,他们将心中的那份善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让善停留在心中。我们今天倡议学雷锋,高扬雷锋精神,实际上并不是学习一个外在于我们的“他者”的精神,而是将那份存在于我们内心的善转化为一种实际行动,让我们心中的雷锋,走向现实,变为行动。
我们倡导向雷锋学习,需要的不是高谈阔论,不是豪言壮语,不是阐释和诠释,而是行动。社会最缺的不是对道德的认知,也不缺对各种精神的理解和标签,最缺的是实际行动。大道理每个人都懂,高谈阔论谁都会,默默地实践并坚持,却不是谁都能做到。道德,不是一种知识,雷锋,不是一座神像,而是一种具体的经验和行动。
我们倡导向雷锋学习,就是要改变过去一种不好的习惯:把雷锋供起来,用最美丽的字眼去赞美他,用最华丽的词去装饰他,把他捧上神坛,供在道德的神龛里,写到教科书里,搬上电视电影,营造一种“我们在学习”、“我们在纪念”的幻觉,然后我们就心安理得地走开。
我们倡导学习雷锋,不是道德抒情,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学习雷锋,恰恰就是要让他从电影电视中走出来,从神坛上走下来,从教科书的典型里走出来,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行动。学习雷锋,就是让雷锋从我们心中走向行动。这说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这也正是雷锋的伟大之处。从心中走向行动,这需要我们跨越利益的障碍,跨越一种惰性,并跨越那种言行不一的习惯,而成为一种集体行动。有些人赞美雷锋,只是希望别人成为雷锋,然后自己享受别人做雷锋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享受别人成为雷锋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感——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的话,那谁也不会成为雷锋。雷锋的公共道德是一种公共产品,只有每个人都去行动,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才会超越道德的囚徒困境而变成良性的集体行动。
有些人会担心学雷锋会有道德风险,担心被人讹诈,所以不敢扶老人,不敢做好事。这也是一种不必要的担心。毕竟,做好事被诬陷,那只是极个别的案例,多数情况下,做好事的人还是受到了褒奖,好人有好报,即使被诬陷了,最终也会获得清白。真正的善心善意,也不会过度介意这种“回报”。看到老人如果不扶起来,就会良心不安,扶起来,是遵守自己内心的道德法则,是不过度介意外在评价。还有人会有“做好人会吃亏”的顾虑。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起码雷锋从未有过吃亏感,雷锋是快乐的,行善是快乐的。那种帮助别人所获得的快乐感,是无论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如果用“物质回报”的思维去衡量雷锋,永远无法得到一个让人平衡的答案。在新时代重提雷锋精神,不正是为了矫正那种过度追求“物质回报”而给世道人心带来的创伤吗?
行动起来吧!为了践行雷锋精神而不是消费雷锋精神,为了让心中的雷锋变成现实中的雷锋,为了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变得更加美好,你愿意付出实际行动成为一颗螺丝钉吗?
(文:谯敏)